小张,男,30岁,大学本科毕业后经家人介绍先后从事过2年外派的档案管理员和2年中学的体育器材保管员工作,皆因单位改组被动离职。目前已在家失业一年半。一开始,小张表示自己求职很积极,却仍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且面试也很少。其实以小张的学历和工作经历来看,完全不至于这么长的时间阶段未有面试的程度。经过一段时间的沟通后,指导师终于找到了原因,原来小张的找工作只停留在“想象”的阶段,并未付出相应的努力,所谓的“积极”也只是被动地在家等待街道老师的推荐。
诊断:
经过与小张的沟通,指导师仔细分析小张的行为动机,归纳出如下几点:
一、缺乏求职动力,盲目乐观。由于小张之前的每次求职都是靠着家庭关系,年近30了还从来没有依靠过自身力量应聘的经历。导致了对社会就业存在包分配、做到老的过时想法。自主择业能力差,基本上不采取网络求职的方式,求职主要依赖街道老师推荐。又由于过去所有的工作都是在事业单位类型企业,因此对企业的工作环境极端陌生,指导师试图让其想象今后的工作环境,但其连想象都显得异常贫乏。有趣的是,小张本人对目前自己的求职困境缺乏应有的担忧,虽然失业时间长达一年半,却丝毫没有流露出紧张感。
二、善于寻找借口原谅自己。在于小张的沟通过程中,他一开始表示每隔几天都有投简历,但当指导师询问他最近投的岗位具体情况时,却支支吾吾回答不上来,他仅能回忆上的最近投简历的工作仅仅只有两个,并且只有一个能说得出岗位名称,另外一个岗位只记得名称中存在“数据”两个字,而这个名称都说不全的岗位,他竟然表示是自己非常感兴趣的工作,但一个人对于自己感兴趣的行业又怎么会连名字都记不清楚呢。指导师指导过程中当被问及简历投递过少的原因时,小张表示投太多简历会容易遗忘。于是指导师建议其积极做好记录工作,避免自己遗忘。这时小张又提供了另外一个理由:不是每天都有感兴趣的岗位可以投简历的。可以说小张寻找借口的特点使他轻易原谅了自己找工作的懈怠,三个多月来竟然从未在网上投递过简历。
三、认为性格缺点天注定,无法后天改变。在谈到自己的优缺点时,小张表示自己沟通比较差、自信心缺乏、协调能力差,但却认为这些缺点是天注定的,无法改正,认为既然是命中注定无法改变,那就不要付出努力去改变了,付出努力也不会有回报的。
四、求职观念陷入明显误区,职业定位模糊。小张表示对人事行政、教育培训、广告公关等方面有兴趣,但事实上对这些岗位连最基本的认识都没有。指导师试探的介绍了一些基础岗位,发现只要是听起来体面的工作,他都有兴趣,听起来似乎不那么体面的就直接表示没有兴趣。另外一些岗位比如电话客服、生产线操作人员、超市工作人员则表示自己是大学生,不适合从事这类岗位。
指导:
鉴于小张最主要的问题在于职业动力不足、社会就业能力差以及社会化程度低的问题,指导师提出如下建议以提升其求职动力:
一、帮助挖掘小张的职业兴趣,从兴趣角度提升动力。指导师通过让他回忆过去的学习、工作、生活经历来确定其擅长的地方。指导师注意到小张在谈到过去工作内容中的养老保险加金的情况时显得很兴高采烈,对于枯燥乏味的档案工作也不觉得无聊。同时指导师试探的向他介绍了营销类、物流类、人事类、服务类等领域的基础岗位,询问他对于这些基础岗位的反馈,帮助他进行职业定位。分析认为偏属于霍兰德类型中现实型人群,建议小张从事按部就班的工作以及技术类工作。
二、采取具体化技术启发自我察觉。沟通过程中对于小张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描述进行针对性、层层递进式的提问,使他自己意识到谈话中的矛盾点。如小张承认自己有缺点,但坚持认为性格缺点已经形成,轻易改变不了。于是指导师采取具体化技术请他说明改变不了的原因以及曾经作过哪些尝试去改变。如果未能作出过努力,那也就不能得出“无法改变”的结论。在交流过程中通过箭头向下提问技术婉转的指出小张通过寻找借口进行自我原谅、回避求职的现状。可以说,害怕求职失败是他消极求职行为背后的心理成因。而这个需要他本人去察觉,去面对,去解决。
三、告知目前就业形势,帮助转变求职观念,增加危机意识。由于小张缺乏社会求职的经验,存在着盲目乐观的情绪,仍然觉得凭着自己的本科学历,只要自己降低身段,肯定能找到工作。针对这一情况,指导师向他介绍了目前的就业形势以及企业的用工偏好,同时推荐他参加职介所的面试会,建议他用成功获得offer的事实说话,从基础岗位面试起,破除过去“闭关锁国”的优势感。同时通过面试来让他接触社会,了解企业,培养他的自主择业能力。
四、建议量化求职过程以次来迫使他增加他的求职动力。指导师与小张共同制定了求职时间计划表,整理面试会信息,并为每一次面试会预留准备时间,写明准备项目,每完成一项需要打勾确认。同时量身定做两个星期的求职套餐,内容为:每天投递2份简历;每天了解一个工作岗位(包括工作岗位的工作内容、任职要求、对于自己的适合程度);每天了解一个面试问题。两个星期结束后,视完成情况调整套餐内容。
最终,小张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求职生活并找到了适合的工作。
结后语:
缺乏求职积极性,职业准备不足是当前许多失业青年走上就业道路最大的隐形阻碍物,同时也是青年本人最难以察觉的盲点。很多青年将自己的求职失败归咎于父母、学校、社会,却恰恰忘记了自己才是求职这场戏的主角。表面上很多青年表示自己想要找工作,可是他们中的大多数却不愿意为这个目标付出足够的努力,表现出来的行为特征如不愿意投简历、懒于出去面试、不愿意作出改变适应社会以及善于为自己寻找借口等等。对于他们,我们职业指导师能做的就是小步渐进、量化过程,定期与他沟通想法,对于他诸多不理智的行为不否定、多理解、多包容,帮助他们尽快做好职业准备,走出家门,融入社会。